在线配资服务-配资实盘平台-炒股配资选配资

在线配资服务-配资实盘平台-炒股配资选配资

202411月28日

股票配资实盘交易 从开发面积、行业市值的角度,看地产企业未来空间有多大

发布日期:2024-11-28 18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14

(原标题:从开发面积、行业市值的角度股票配资实盘交易,看地产企业未来空间有多大)

最近两天,地产股非常活跃,涨了,跌了,各种上热搜。16日,住建部新闻发布会当天,地产股大幅下跌,开完会第二天,地产股又稳住了颓势,小涨了一波。这几乎成了9.24央行会议之后,地产股的常规操作了。

政策出台之后,地产股普遍涨幅在5成以上,但过程跌宕起伏,大部分公司经历了四五天涨2-3倍,然后四五天又从顶部腰斩的过程。巨震的盘面,加上大幅的换手,持仓地产股的同志们,最近应该是市场最大心脏的一批人了。

其实这种巨幅波动,叠加非常高换手率的盘内表现,说明了大家对地产未来的分歧是非常大的。一部分人认为,地产从去年开始,经历了三轮救市政策,已经把招数都用得差不多了,但销量一直在降。问题不是出在政策上,而是源于长期的人口下降,和目前的收入预期悲观,这些都不是政策可以短期撼动的,所以认为地产下行趋势还会继续下去,行业肯定是回不到之前的状态了。

作为一个内房的多头,其实这个观点我也部分认同,地产企业肯定是回不到前几年的好光景。

但是,这里我要说但是,地产行业肯定也不会一直这么跌下去。现阶段,地产止跌的概率,其实要大于继续下跌的概率。地产行业由跌转升的拐点已经出现,这是我这个地产多头的核心观点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,我们可以从最近5年的住宅类地产新开工面积来看一下。

最近 5 年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数据:

2019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:16.7 亿平方米;

2020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:16.4 亿平方米;

2021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:14.6 亿平方米;

2022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:8.8 亿平方米;

2023 年住宅新开工面积:6.93 亿平方米;

2024年,前三季度,住宅新开工面积,相比2023年,又降了24%,预计全年住宅新开工5.3亿平米左右。

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这是什么概念,我来对比一下,你就知道了。2024年,住宅的新开工面积,比20年前的2005年,还要略低一点。

而且,22年开始,已经连续3年,住宅新开工低于10亿平方米,且年均降幅巨大,都在20%以上。对这么一个规模大、链条长、牵涉面广的行业来说,这种年均降幅,其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。

说其规模大,是因为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,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总量中,占比都非常突出,基本都能达到所在国GDP的10%以上,如果把其上下游关联的产业也算上去,对GDP的整体影响,甚至会达到20个点以上。支柱二字,名副其实。

说其链条长,是因为地产关联的上下游非常多,从钢筋水泥,到空调冰箱、从建筑设计,到策划销售,从信托理财,到贷款金融,无一不受其影响,甚至连高端白酒,也难以逃脱地产周期的影响。看看这几年,各种水泥龙头、防水龙头在股市的表现,就可以看出地产对关联行业的影响有多大了。

说其牵涉面广,是因为地产对民生的影响大,不仅体现在直接参与建筑行业的5000万建筑工人,也包含了上下游企业的数千万人,以及地方财政供养的7000多万人。每年卖地收入里,扣除各项成本,剩下的部分都成了地方政府的基金性收入,补充到地方财政里去了。而这项收入,从之前的一年8、9万亿,跌到了今年的不足3万亿。

所以地产下行,影响的,不仅仅是工地施工员、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,更有公务员、事业单位员工、学校教师、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。连带基础民生保障工作,也受到了影响,去抖音搜一下,多少地区的公交系统,已经因为财政原因,而选择停运。再看看现在的广电系统,多少电视台,在各种裁员降薪,发不下工资。现在为了挣钱,连省级卫视,也充斥着各种假药和保健品广告。

更严峻的是,地产开发量即使见底了,但对上下游的影响,才刚刚开始。因为这两年,开发中的量,掉的还没那么大,但经过两年多的保交楼,2020年和2021年开工的住宅,已经陆续交付了。未来几年,地产的存量开发,会掉的更快。建材、家居等上下游压力会非常大。

现在,高层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,不能让地产这么继续下滑下去,而要止跌回稳。所以,才有了这次央行和财政部的联手行动。

地方政府化债和房地产止跌,成了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相信,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,尤其是直接收储现房和土储,推动银行等部门,给地产项目输血,改善地产企业融资现金流。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快的话,未来一到两年,地产公司会逐渐恢复拿地和开发能力,地产市场的住宅新开工,还是会恢复到每年10亿平米的量级。

至于为何是10亿平米,可以参考黄奇帆等专家的看法,即按照住宅50年建筑寿命,每年更新2%来计算,即使不新增需求,每年也会有10亿平米的新增开工。所以10亿平米是我们这个14亿人口国家的新开工量的底。

更不用说,随着经济发展,大家对住宅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。回望身边的人,不管是来股市还是做生意,如果挣了一笔很大的钱,他们做的第一件事,基本都是换个更大的房子。所以地产消费的基本面,虽然受人口增长的压制,但14亿人口的基本格局,不会断崖式下降。存量人口的住房更新需求,足以让这个行业保持一个较大的开发规模。

再参考一下美国的数据。美国从2008年次贷危机,房价下行,开发量下降,一直到2015年见底,走过一波下行周期,然后掉头向上,疫情之后这两年,全美住宅,年开工面积,达到8亿平米以上,而美国只有我们人口的1/4。

所以,此时此刻,真的不宜对地产行业,过度悲观,5亿平米的年开工面积,绝对不是未来的常态。未来,较大概率,开发量会恢复到10亿平以上,而随着房价企稳回升,顺周期下,15亿平米也是非常正常的开发量。

说完开发面积,再来看看行业利润和房企的市值。

我们先列个简单的公式:房企的利润,等于住宅销售面积*销售单价*净利润率。

最近5年,住宅销售面积如下:

2019 年:住宅销售面积为 15 亿平方米左右;

2020 年:住宅销售面积为 15.49 亿平方米;

2022 年:住宅销售面积为 11.46 亿平方米;

2023 年: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8.2%,约为 10.43 亿平方米。

2024年:上半年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9%,全年可能会低于9亿平米。

最近5年,全国住宅销售每平米均价稳定在1万元左右。

最近5年,房企的净利润率,则下降较快。,近5年百强房企净利率变化情况如下:

1. 2019年:港股百强内房企归母净利率为11.39%

2. 2020年:全国百强房企净利润率为11.2%

3. 2021年:百强房企净利润率均值为9.8%

4. 2022年:百强房企净利润率为6.4%,

5. 2023年:百强房企净利润率均值为5.0%

房企利润率的下降,主要受几方面影响,一是融资利率,疫情后全球主要货币都在加息;二是存货减值,受销量下滑和房价下降影响,地产商存货资产,进行减值;三是去化不畅,贷款资金使用周期变长,带来的成本增加;再就是叠加人工和材料的涨价因素。

其中前三者,都面临一定的边际改善。货币有加息,就有降息;随着销售回暖和售价的稳定,减值不会一直持续,甚至可能回拨;而融资环境改善,利率降低,会显著降低成本,增厚利润。

结合海外国家和地区,以美国、日本和香港地区的住房开发企业为例,在地产周期的不同阶段,全行业平均能维持在5%-10%的净利润率。

所以,未来住宅销售面积*销售均价(以现价计算,不计通涨)*净利润率,可以得出全行业利润如下:

悲观情况:地产下行周期里,10亿平米*1万均价*5%净利润率=5000亿

中性情况:常规销售情况,12亿平米*1万均价*7.5%净利润率=9000亿

乐观情况:地产上行周期里,15亿平米*1万均价*10%净利润率=15000亿

这里计算的是全行业数据,上市百强房企,目前市场份额能占总体的50%。我们忽略百强房企的管理和成本优势,也去除通涨因素。粗略的取一半的利润,则上市的百强房企,未来若干年,平均下来,悲观状态下,能赚到2500亿每年;中性状态下,能赚到4500亿每年,而少数好年景,能赚到15000亿每年。

行业取一个6-8倍估值,对应估值:

悲观状态下,2500亿*6PE = 1.2万亿;

中性状态下,4500亿*6-7PE = 2.7-3.15万亿

乐观状态下,5000亿*8PE = 4万亿

我们按照这个数据,回头看一下。2019年,地产上行周期里,销售量和房价都不错,百强房企市值在3.6万亿左右,2024年4月份,行情最低谷的时候,百强房企的总市值跌破了1万亿,一直到9月份政策出来,百强房企的总市值来到了1.6万亿附近。

衣食住行,囊括了我们日常的主要开销,而古往今来,购房置业,都是一个家庭最大的开支之一。地产开发作为一个永续行业,未来头部企业们,大概率能赚取每年四五千亿的利润,享受着6-8倍的PE。按此计算,地产上市企业作为整体,至少是有翻倍的机会,而一些管理优秀、资金成本低、产品力强的公司,有2-3倍的机会,也是可以预见的。

从这个角度看,拿出一定仓位,重点选取优秀房企,辅之以可能重估反转的房企,搭建一个组合,在未来3-5年内,相信会获得不错的回报。

$新城发展(01030)$ $万科企业(02202)$ $融创中国(01918)$ 股票配资实盘交易